端午临仲夏,时清日复长|柳州新世纪高中祝您端午节安康!
中国传统节日

农历
五月初五
浓情端午,祝您年年岁岁皆如愿,人间芳华,愿您岁岁年年长安康。端午节,让我们踏着历史的足迹,品味传统的味道,重温中华文化的精髓。

端午节是中华传统节日,时间为农历五月初五。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

历史起源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传统习俗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几种形式:

赛
龙
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最为引人瞩目的活动,源于传说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赛龙舟不仅盛行于吴、越、楚等地,还逐渐传播到全国各地,甚至走向国际,成为中国文化的一种象征。

吃
粽
子

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粽子,这一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美食,由春秋时期的“角黍”演变而来,其花样繁多,美味可口。每年五月初,家家户户都会沉浸在包粽子的欢乐中,这不仅是一种美食的享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佩
香
囊

香囊作为端午节的一种独特配饰,孩子们会佩戴香囊,这既是一种装饰,也寓意着避邪驱瘟。香囊内填充的朱砂、雄黄等中草药成分,清香四溢,不仅美观还实用。

悬
艾
叶
与
菖
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节还有挂艾叶与菖蒲的习俗。人们相信艾叶和菖蒲能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因此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前挂上艾叶菖蒲,以此祈求健康平安。
端午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它更是一个文化的传承和民族情感的纽带。在这一天,人们还会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等。这不仅是对古老习俗的尊重,更是对健康、平安的祈愿。端午节,让我们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不忘传统,缅怀历史,共同守护这份千年的文化遗产。




端午安康




诗词分享
端午作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
也受到了许多文人墨客的青睐。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佳作吧!




粽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
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
处处都端阳。


图文来源于网络